Steve Reich: The String Quartets

Steve Reich: The String Quartets

Steve Reich 認為音樂是既知性又感性的:「這讓音樂成為人類的一股強大力量。」這位簡約音樂的先驅作曲家告訴 Apple Music。而他的三首弦樂四重奏作品──《Different Trains》(1988)、 《Triple Quartet》(1998) 和《WTC 9/11》(2010) ──便是最好證明。在《Different Trains》中,Reich 招牌的脈動節奏召喚出兩個對比鮮明的世界:1930 年代晚期至 1940 年代初期,他度過的童年的美國、大戰期間的歐洲。他以火車聲響、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與美國長途火車工作人員的說話聲,交織而成作品的經緯。不過這與 Reich 最初想以 20 世紀作曲家巴爾托克的人聲來實驗的概念相去甚遠。「巴爾托克晚期有以英語談話的錄音留存下來,他可說是四重奏這項類型中最偉大的音樂家了,所以有他作為典範對我來說就像『謝謝,不過還是不用了』的感覺。」 作為簡約主義音樂的開創者之一,Reich 以表現力豐富的錄音聲響運用著稱。他的《Triple Quartet》由三段四重奏組成,可由 12 位演奏者一起演出,或由一組四重奏樂團與預錄的另外兩段四重奏共演。而在 911 恐怖攻擊事件發生近十年後,Reich 認為自己終於能夠將事件素材加以反思、運用,並完成了《WTC 9/11》,這部作品以經歷其中的人們的話語,捕捉了恐怖攻擊在紐約發生的事件強度。與他早期的四重奏作品一樣,他透過一種「有機的過程」醞釀《WTC 9/11》的靈感。「當你獨自在房間裡創作時,你是在為誰創作呢?如果你寫的是商業音樂,那你就得配合電影或是廣告來寫,不過如果你有聽眾,那你作曲就只是為了自己開心。如果我有任何顧慮,你肯定也會有,但如果我很喜歡它,那你也很有可能會喜歡。」 以下便讓 Reich 為我們介紹由 Mivos Quartet 為這三首四重奏所帶來的精彩新繹。 《Different Trains》 「1980 年代取樣機出現後,不管是狗叫聲或貝多芬的旋律,你都可以錄下、反覆播放,所以問題就變成了:我該錄什麼、以及為何而錄?我記得小時候我在家庭教師 Virginia 的陪同下,往返洛杉磯媽媽家與紐約爸爸家之間的旅行。那是 1930 年代晚期到 1940 年代初期,如果我生活在歐洲的話,我的經歷就會大不相同。當時在美國當火車挑夫對黑人來說是最好的工作。於是這首曲子展現了這些不同視角,包含了退休火車挑夫的說話聲、Virginia 說起往日美好時光的談話、納粹大屠殺倖存者講述自身經歷、以及火車的聲響,這一切串聯起來打造出相似的背景,既反映個人經歷又具啟發性。」 《Triple Quartet》 「身為茱莉亞音樂學院的學生,我聽了很多巴爾托克的作品,尤其是《第四號弦樂四重奏》,這也啟發了我創作這首曲子。如果回顧《It’s Gonna Rain》(Reich 在 1965 年創作的磁帶音樂作品) 的基本概念,你可以聽到兩個相同的說話聲相互交錯。弦樂四重奏中有兩把小提琴、一把中提琴和一把大提琴,我希望用與小提琴相似卻又不同的聲音,來演奏這些卡農式的旋律。我也想要運用更多聲音,所以我以磁帶預錄複製了他們的演奏,這讓我感覺很自由。而快、慢、快三樂章的結構可以追溯到史卡拉第和巴洛克時期。」 《WTC 9/11》 「這首作品靈感來自 911 恐怖攻擊時,我個人備受衝擊的經驗。那天我跟妻子在佛蒙特州,而我兒子、孫女和媳婦都在我位於紐約的公寓,跟世貿中心只隔了四個街區。我兒子打給我說有飛機撞上大樓了,我們都打開電視,看到雙子星上的大洞和外出午餐的新聞記者捕捉到的畫面。當時我很擔心雙子星大樓會倒塌,壓毀公寓所在的街區,那是發生在曼哈頓下城這一小塊區域、有如戰爭般的震撼經驗。這首四重奏曲包含了當時在現場和經歷這一切的人們的聲音。有一項新的音樂技術是能夠在不改變音高的情況下延長聲音,例如延長新聞主播口中『Boston』的『n』音;某個人說話的音節接續到下一個說話者的人聲,他們之間就建立起一種調和的連結。」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