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dus ad Parnassum

Gradus ad Parnassum

任何僵化的规则都永远不可能约束 Jean Rondeau。这位法国羽管键琴演奏家在最新推出的唱片中颠覆了传统的对与错、真实与模仿的概念。《Gradus ad Parnassum》中收录的大部分曲目,都由为钢琴或早期钢琴(fortepiano,现代钢琴的祖先)而创作的作品改编而来。虽然他在专辑标题中提到了对于基本知识的探索:勤奋学生“通往帕纳塞斯山的阶梯”——那是阿波罗与缪斯们的灵地。但专辑的内容还是更多显示出了那些最初作为键盘音乐演奏或作曲练习的作品当中的实验性质和难以捉摸的特点。“这种追求、这条道路以及这趟旅程,就像是一个音乐的隐喻——它永远不可能被完全理解。”Rondeau 告诉 Apple Music,“音乐对于我来说,仍然是一个谜。这就像是在哲学里面,一旦你认为自己达到了真理,便已经不再处于哲学的过程当中。音乐也是同理。当你认为你已经知道它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并且决定了要如何演奏它时,你就已经离开了音乐的过程。而对我来说,音乐始终都是一种运动。演奏一部作品,从来都不只有一种方法。”Jean Rondeau 的独奏专辑,将 Johann Joseph Fux、海顿、莫扎特、贝多芬、Muzio Clementi 和德彪西的十余首作品,与两首 Parnassus 的复调键盘音乐作品同台呈现。“这不只是一个关于钢琴曲目或羽管键琴曲目的问题。”他说,“这绝非那么简单。它不是线性的,而是更加复杂,并且更加有趣。音乐总是会表达出更多的问题。你对音乐挖掘得越深入,就会发现越多的问题。”他的专辑总体上源于一部音乐理论领域的里程碑式作品,Johann Joseph Fux 的《Gradus ad Parnassum》。这部作品于 1725 年在维也纳出版的拉丁文首版,在 J. S. 巴赫的图书馆里安下了家;而它的德文译本,则帮助了包括海顿、莫扎特、贝多芬、Clementi 等在内的几代作曲家学习如何掌握高级的对位法。Rondeau 的这套曲目,通过巧妙再现老师们与学生们之间的音乐对话,将跨越五个世纪的不同作品联结在了一起。“我试着选择那些可以在羽管键琴上直接演奏的作品,所以它们听起来并不像是某种钢琴作品的‘改编’。我只是在演奏音乐而已。”Rondeau 用了“只是”这个词轻描淡写地将他的精湛技艺一带而过。但事实上,将海顿的《第 31 号钢琴奏鸣曲》和德彪西选自《Children’s Corner》的《Doctor Gradus ad Parnassum》用羽管键琴地道地演奏出来,甚至让人觉得这些作品本就是为羽管键琴而写,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张专辑与键盘练习有着很强的关联,同时也反映了某种音乐语言对另一种音乐语言的影响问题。”Rondeau 指出。他解释道,“海顿在他的《第 31 号钢琴奏鸣曲》中,调整了过去羽管键琴的演奏习惯,以适应新的、不断发展的钢琴(pianoforte)。德彪西则温和地戏讽了 Muzio Clementi 的《Gradus ad Parnassum》——这 100 首练习曲自出版以来,在长达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一直“困扰”着广大钢琴学生。Rondeau 还挑选了贝多芬两首鲜为人知的前奏曲,其中一首是 C 大调的早期作品,可能是作曲家十几岁时的创作;另一首则创作于 1803 年前后,介于天才学生与成熟大师的笔法之间,显然受到了巴赫《十二平均律键盘曲集》的影响。“你可以感受到,《前奏曲,Op. 39 No. 2》遍及了所有的 12 个大调,就像是你在青少年时期所做的钢琴练习。”他进一步补充,贝多芬晚些时候创作的《F 小调前奏曲》,则在与巴赫音乐风格的接近程度上,比他与同时期的 Jean-Philippe Rameau 的接近程度还要更胜一筹。“我不想按照时间顺序来看待过去的音乐。”Rondeau 总结道,“这就是为什么我很乐于策划《Gradus》这样的项目。它涉及到生活年代千差万别的作曲家,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必然在许多其他的方面也要那么疏远。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