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ra & Robert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

Clara & Robert Schumann: Piano Concertos

舒曼夫妻雖然鶼鰈情深,但兩人的作品安排同時登場,卻經歷了一段漫長的等待。克拉拉舒曼於 1896 年逝世,但往後的一百多年裡,這位兼具作曲、鋼琴演奏家及八個孩子的母親,卻只被視為舒曼人生的一部分。今日,克拉拉的作品重獲重視,Beatrice Rana 也在新專輯裡助力復興她的《第一號鋼琴協奏曲》。 「現在我對克拉拉的《協奏曲》非常著迷,不過幾年前我還有點疑慮。」Beatrice Rana 告訴 Apple Music:「我知道她是舒曼的靈感來源,也是傑出的鋼琴演奏家,但除此之外我就一無所知了。」這位義大利鋼琴家坦言道:「後來,當我被要求表演這首曲子、而開始研究樂譜時,我才發現它極為優美而十分創新。」然而,她發現竟然沒有任何鋼琴大師錄製過這首曲子,她說:「我意識到還有很多事情要做。」 譜寫《鋼琴協奏曲》時的克拉拉才十幾歲,是她從 1835 年孟德爾頌指揮的音樂會上,一首首演的單樂章作品發展而來。與舒曼同為 a 小調卻更為人熟知的《鋼琴協奏曲》放在專輯裡相比,克拉拉的作品更為清新而自然。乍聽之下,年輕的克拉拉充滿衝勁的旋律或許張揚而流於表面,不過在 Rana 的深度探索及 Yannick Nézet-Séguin 的指揮下,她的樂思格調很快展現延伸發展。Rana 解釋:「有人認為克拉拉的《協奏曲》是文雅或討人喜歡的,不過事實並非如此,這是一部激烈而充滿對比的作品。」 而專輯的第二部作品——舒曼的《鋼琴協奏曲》——同樣從單樂章曲發展而來。這部協奏曲首演於 1845 年,當時 35 歲的舒曼已是成熟的作曲家,不過仍借鑒妻子的《協奏曲》,例如他在第一樂章尾奏處便借用了克拉拉作品中的四音音形動機,以及同一樂章中用以連接兩個段落的 A 大調過門。不過最為明顯的仿用,則是第二樂章中大提琴與鋼琴的對話,讓人想起克拉拉作品中鋼琴與大提琴的親密對唱,以及其第二樂章也以相同方式延續至結尾。 但兩者的相似之處僅此而已。舒曼的《協奏曲》演奏長度較克拉拉的作品多出 10 分鐘,這對鋼琴家而言更具挑戰性,尤其在與樂團的互動上。「沒有其他鋼琴協奏曲對 (樂團與獨奏者的) 契合度要求如此之高。」Rana 說:「所以我特別開心能夠跟 Yannick 合作錄製這張專輯,因為他是我覺得非常合得來的音樂家。比方說,我很難找到能夠理解和詮釋我對第三樂章想法的指揮家,因為這個樂章經常被認為是喜悅而開心的,但是我認為其中充滿了詩意。幸運的是,Yannick 能理解我。擁有一個能夠克服作品所有困難之處的夥伴,好讓我們專注於音樂上,非常令人鼓舞。」 專輯尾聲是由李斯特編曲的舒曼藝術歌曲〈獻詞〉,Rana 以此曲反映了她對舒曼與克拉拉夫妻的觀察。「讀過舒曼原曲歌詞所採用的詩作後,在專輯最後演奏這首曲子對我來說很有意義。」Rana 說:「Rückert (德國詩人 Friedrich Rückert) 的詩詞道盡了舒曼與克拉拉的關係,描述了一段美妙的愛情,這份愛讓他們兩人都展現出更好的自己 (mein bess’res Ich)。」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