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xty Summers

Sixty Summers

「對我來說,這像是第一張專輯一樣。」用六年的時間籌備第三張個人專輯《Sixty Summers》,Julia Stone 告訴 Apple Music:「這張專輯讓我發現生活中更多自由,以及發現自己。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也樂在其中,也為我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喝采。」這張多元豐富而深刻動人的新作,與這位澳洲歌手以往的作品——包括前兩張個人專輯,以及與弟弟以「Angus & Julia Stone」名義所出的作品——都截然不同。「我跟 Angus 開始做音樂時一切進展迅速,從剛學會彈吉他就創作了〈Wasted〉、發行單曲,突然就開始演出了。但這張新專輯,我花了很多時間想清楚自己想做的方向。」 Julia Stone 與 Thomas Bartlett、Annie Clark (St. Vincent) 共同創作並製作了專輯大部分的內容,還找來 The National 樂團的 Matt Berninger 和 Bryce Dessner、創作歌手 Meg Mac 以及 Vera Blue 等人參與創作與獻聲。其中與 Clark 的合作,不僅讓 Stone 的創作力提升到全新層次,也讓她以更深刻、更嚴格的眼光來審視作品。「Annie 非常注重細節,而且她很喜歡將歌曲意義和故事含意做連結,」Julia stone 說:「一首歌就算聽起來不錯,但如果詞不達意,就稱不上是好歌了。很難得可以遇到跟自己一樣在乎自己音樂的人,有時候我會想:『這已經夠好了,我已經表達了我想說的。』但她就會說:『不,再努力一下,讓這一切都有意義。』我很喜歡她這點。雖然這不是她的專輯,但她卻如此在乎。』接下來,讓 Julia Stone 為我們逐曲介紹專輯裡的歌曲。 〈Break〉 「〈Break〉在說受某種事物——例如某種感覺——的支配,就像戀愛,對你來說無論是好是壞,但有的時候就是無法控制,還不如放手享受這段旅程。我們試著讓這首歌聽起來有這種感覺,所以你會被歌曲的節奏和律動帶著走,而且還停不下來。讓你一刻也不得閒。」 〈Sixty Summers〉 「我常想起 10 幾歲時在澳洲度過的那些夏天——去 Big Day Out 音樂節、聽團然後嗨翻天,就覺得:『天阿,人生超讚的!』直到我 20 幾歲時的某個神奇的夜晚,我朋友抓住我的肩膀說:『你相信我們只剩下 60 個夏天可以過嗎?』我一直對死亡的意義很感興趣,但直到那一刻我才真正感覺到生命的短暫。」 〈We All Have〉(feat. Matt Berninger) 「能和 Bryce 與 Matt 合作就跟做夢一樣。這首歌的歌詞非常直接,講的是人們就算狀況很糟,還是會讓自己好起來的能力,但我不覺得人們必須從可怕的經歷中才能找到希望。Matt 是在巡迴期間錄唱的,我跟他的聲音在音色和質感上都截然不同,但我很喜歡兩者合在一起的感覺。」 〈Substance〉 「這首歌是關於愛上了一個不把你當一回事的人,但意識到的時候已經太遲了。我和 Vera Blue 和 Dann Hume 一起合寫這首,因為我們都有過『對方因為錯誤的理由跟你在一起』的經驗。一開始寫歌時原本要讓 Celia (Vera Blue 的本名) 來唱,但她那時已經完成了自己的專輯,所以我就問她可不可以把這首歌給我。後來 Annie 的加入打造了這個超棒的節奏,我們還把整個結構也改造了一番。」 〈Dance〉 「這首歌講的是一種非常深厚的情感,雖然知道彼此不會有結果,但也不能多說什麼、多做什麼了,那就趁這感覺還在的時候盡情跳舞吧。MV 最終傳達了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歌曲本身帶有這層含意。音樂比 MV 更黑暗,像是在說:『我們不適合彼此,但我們還是跳舞吧。』」 〈Free〉 「我覺得這是一首真正的夏日之歌——歌詞講的都是關於熱度的。這是首很性感的歌,關於沉醉在彼此的身體無法自拔。我和 Meg Mac、Dann Hume 在一個墨爾本的夏天裡合寫了這首。」 〈Who〉 「這是專輯裡改動最大的一首歌——最初是以原音吉他和鋼琴的編曲;這也是最令我驚喜的一首,因爲 Annie 的加入改變了很多。她很喜歡這首,但她說:『我想聽到那種 90 年代舞曲的感覺。』於是我們找到了這個節奏,接著我就變成在唱舞曲了。Bridge 我唱了好幾次,但 Annie 一直說:『不,「我醒來,你在講電話」(I wake up, you're on the phone) 這段的 bridge 要用說的。』所以它聽起來很像瑪丹娜的風格。我很喜歡模仿那種感覺,為這首歌注入了流行感。」 〈Fire in Me〉 「我希望專輯裡有一首讓人覺得「無所不能」的歌,這首歌就有這種感覺——去行動、去改變的那種熱情、能量和力量。Annie 幫我取的綽號是『紅色』,因為我心中有一團熱火。我認為自己是很和善的人,但內心有一股熱情,去證明自己存在、改變和成長,但同時心裡也有某種憤怒。這首歌也歌頌著我這方面的個性,那種跺著腳說:『加油!你可以的,你做得到!』的感覺。憤怒經常背負惡名,也造成很多問題,但它也可以是促成改變的完美力量,有著很驚人的動力。」 〈Easy〉 「這首歌感覺很棒,聽起來也很輕鬆,但其實非常悲傷,說的是你和一個自己非常在乎的人在一起,但知道自己不是那個對的人。你希望用愛讓事情變得簡單一些,希望自己能夠用對的方式愛著他。」 〈Queen〉 「〈Queen〉的歌詞是我其中最喜歡的一首。這首歌是我從一段惡夢般的感情清醒過來後寫的。好幾年來我都看清了自己,但這其實是我的錯。讓自己將就在愛的碎片裡,以為那就足夠了。我很愛副歌的歌詞:『我穿得像女王卻在街上乞討/我希望你會看到我躺在你腳邊/給我一塊錢,買點吃的給我/等我得到我需要的,卻已經快餓死了。』(I’m dressed like a queen but I'm begging in the streets/I'm hoping you'll see me lying at your feet/Give me a dollar, buy me a feed/I'm starving to death when I've got what I need)。我受夠了自己明明是最了解自己的人,卻完全忘了這回事,還去土裡翻找。這首歌在説,記住你可以在自己的內心找到自我。」 〈Heron〉 「我是 Jaco Pastorius 的超級樂迷,所以這首歌裡有無琴格貝斯的編曲真是太棒了。Thomas 會在我去紐約的時候做很多歌,他有這些歌名──通常他會用他當時在喝的酒為歌曲命名,這就是這首歌名的來源。」 〈Unreal〉 「我為 Thomas 寫了這首歌。某個星期我在他的錄音室玩得很開心;我們寫了很多歌,也花了很多時間躺在沙發上看《副人之仁》或《幕後危機》等影集。他會說:『我得出去一下,幾個小時後回來。』然後他就會去和 Rufus Wainwright 之類的一起表演。有天晚上他出去時,我正在寫〈Unreal〉的開頭,我說:『等你回來我會寫好一首給你的歌。』那一刻我覺得自己深深愛上了他,我很高興能夠在那裡,覺得被看見、覺得像在家一樣自在,然後兩小時內我就寫好了這首歌——關於能夠完全做自己,表現真實自我的感覺。」 〈I Am No One〉 「這首歌在我腦中已經至少有十年了。大概是跟我和我弟弟發行的專輯、還有我之前的專輯,連結最深的一首歌了。這首歌在說,覺得自己並不特別、就樣隱形人一樣,尤其當外在的行為舉止跟內心想的截然不同的時候,會有一種覺得自己不誠實、好像要消失的感覺。我想用『在剩餘的 60 個夏天裡不該做的事』為概念總結專輯,靈感就來自人生中可能經常這麼做的一段時期。」 〈Dance (French Version)〉 「當我在歐洲演出時——不管在哪個國家——我都會學習用那一國的語言唱歌。我們很常在法國演出,所以我也學會如何用法文做 talking。對我來說,〈Dance〉感覺最容易用法文唱,因為它有像唸唱的部分。我把這首歌給我的法國朋友聽,她叫做 Claire Pommet (藝名 Pomme),是一位美麗的歌手。她幫我翻譯了歌詞。」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