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der in Decline

Order in Decline

樂團 Sum 41 主唱兼吉他手 Deryck Whibley,在 2016 年發行的專輯《13 Voices》中,對差點害死自己的酗酒惡習做出了省思。如今戒酒成功,他以煥然一新的姿態與力量,推出樂團的第七張專輯《Order in Decline》。在樂團的復出巡演途中,樂迷堅定的支持所帶來的啟發與鼓舞,讓 Whibley 在巡迴路上就開始瘋狂創作。「我在《13 Voices》巡演結束後回到家時已經累積了許多想法,也開始將這些想法揉合在一起。」Whibley 告訴 Apple Muisc:「忽然我發現:『天哪,我已經寫出一張新專輯了嗎?我想是的!』」 然而,在構思歌詞之際,Whibley 發現自己正與一股遠比酒精強大的破壞力搏鬥,那就是後川普時期美國兩極分化的政治局勢。 (他並非是只出一張嘴的局外人,這位來自安大略省阿賈克斯鎮的加拿大人,現在每年都會在洛杉磯住上一段時間。) Sum 41 並不以關心政治時事著稱,Whibley 也指出《Order in Decline》中「並沒有關於美國移民政策的歌詞。」但貫穿整張專輯的躁動暗流仍不容忽視。一直以來,樂團以活潑輕鬆的流行龐克樂風,以及對 80 年代金屬樂的深刻體會,構成風格上的平衡,尤其在樂團從《13 Voices》開始形成的三吉他編制 (包括 Whibley、Dave “Brownsound”Baksh 和曾一度取代後者的 Tom Thacker) 中,這點更加明顯。 褪去樂團以往著名的嘻笑怒罵風格,《Order in Decline》是 Sum 41 至今最強硬也最憤怒的專輯, 特別是猛烈抨擊、砲火全開的〈Out for Blood〉與毫不隱晦的〈45 (A Matter of Time)〉等歌曲,而 Whibley 在〈45〉中更對現任總統唱道:「對我來說你不過是一個數字。」但 Whibley 也解釋,與其說他的憤怒是針對當前的美國政府,倒不如說他是在表達對這個世界的失望:這世界實在太過紛亂,連 Sum 41 這樣的樂團也不得不開始寫政治歌曲來抒發了。 Whibley 說:「這個世界的確看似混亂,但我一直用音樂來逃避。我總覺得:『我才不想討論這些亂七八糟的事!』但當我在寫〈45〉的歌詞時,卻第一次有種感覺:『這混蛋現在連我的音樂都要霸佔了嗎?這不應該發生啊!』」於是我試著以不同方向改寫歌詞,現在這首歌聽起來並沒有特別影射哪一個人,如果歌名不叫做〈45〉(川普為美國第 45 任總統),你或許甚至不會知道我在說誰。」 《Order in Decline》不僅讓我們得以一窺 Whibley 現下的心境,也是 Sum 41 不斷進化與更加成熟的證明。自他們簽下第一張專輯合約後已過了 20 年,樂團也不像以往那群作出 Warped Tour 世代經典歌曲〈Fat Lip〉和〈In Too Deep〉的嘻鬧小夥子了。他們持續朝著出人意料的方向延伸著自己的音樂觸角:〈Catching Fire〉是一首據稱已在 Whibley 腦中盤旋十年的歌曲,這首觸動人心的分手情歌,有著像 U2 或 Coldplay 那種在演唱會現場讓大家一起揮手大合唱的氛圍。而在從原音開展到交響樂鋪陳的小夜曲〈Never There〉中,Sum 41 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Wonderwall〉。儘管這樣的步調變化可能會讓一些老歌迷相當意外,但這些歌曲的出現,其實最驚訝的是 Whibley 本人。 Whibley 透露:「我寫〈Never There〉不是為了這張專輯,我沒想過這首歌會有問世的一天。我把這首歌放給經紀人聽,對他說:『我作了這首歌,但不知道該拿它怎麼辦,你知道該把這首歌拿給誰唱嗎?』他說:『為什麼要給別人唱呢?』我說:『我覺得它聽起來不像是 Sum 41 的歌,尤其不適合這張沉重的專輯,這不是一首沉重的歌。』他說:『這確實是一首沉重的歌,只是表達的方式不同於其他歌曲而已。 』」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