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想你

天天想你

「天天想你/天天問自己/到什麼時候才能告訴你」1988 年,一首〈天天想你〉令聽眾認識了當時 22 歲的歌手張雨生,以及他清亮高亢的嗓音,下一代的聽眾們即使未聞原曲,仍透過五月天、陳綺貞與林宥嘉等歌手翻唱,承接了這首跨時代的經典華語情歌。此曲問世前,張雨生藉著廣告單曲〈我的未來不是夢〉驚豔大眾,充滿希望及勵志的歌詞,貼切呼應了 80 年代末台灣經濟起飛、解嚴後政治生態轉變的本土社會氛圍,不但奠基了他在音樂生涯起步的成功,也開創了一系列美好純真的世代回憶。 因同樣喜愛歌唱的妹妹意外離世,激發張雨生「喜歡就要趕快去做」的想法,決心開始嘗試公開演唱。與樂團「Metal Kids」參與了 1988 年第一屆全國熱門音樂大賽,在當時與姚可傑 (東方快車主唱)、邰正宵等人的激烈競爭中脫穎而出,奪下冠軍並接著獲得飛碟唱片青睞,同年 11 月即發行個人首張專輯《天天想你》。配合彼時他仍是學生頭、戴眼鏡的大男孩形象,整張專輯跳脫早期華語流行樂常見的傷春悲秋,取而代之的是契合他聲線的清新與真摯,以〈和天一樣高〉及〈沒有不可能的事〉等曲唱出了無數年輕人面向夢想的期待、光明展望。 作為初試啼聲之作,青澀真摯的戀曲〈天天想你〉為張雨生打開了市場知名度。這首由陳樂融填詞、已故的作曲人陳志遠共同譜寫的歌曲,刻畫了一段連「友達以上」都稱不上的單向好感關係,以第一人稱的敘事視角,讓張雨生唱出對愛情懵懂的少年情愫,營造出與對象保持距離感的卻步與憧憬,代言了一代又一代的暗戀者心聲,也被許多華語歌手翻唱,並流傳至今。雖然這張詞曲多由他人創作的專輯,尚未揭曉張雨生的創作才能,但透過〈告訴我親愛的〉、〈不是因為寂寞〉這些以高亢嗓音表達情感變化的歌曲,已能感受到他欲藉由音樂直抒胸臆的熱忱;而歌詞取自徐志摩新詩、仰望蒼老群山而感懷生命之渺小的〈渺小〉,也影響了後來的創作,如專輯《卡拉OK.台北.我》多首歌曲中,那股心懷廣闊世界的人文主義精神。 《天天想你》發行至今已三十多年,張雨生離世也已有四分之一個世紀,此次以杜比全景聲技術重製的空間音訊版本,邀來青少年時期就是張雨生歌迷的混音師楊敏奇,將時空倒回,重新「開箱」第一手歌曲素材,進行噪音的消除及聲音修復工作,並試著在保留舊時代音樂質感的同時,強調張雨生充滿穿透力的歌聲特色。他告訴 Apple Music:「這張專輯有個很特別之處,就是真實樂器與 MIDI 樂器、Synthesizer (合成器) 相互使用非常多,因為要 Retro (仿舊處理),所以就不能把太 2022 年的混音想法套進去。」他在人聲的混音設計上將空間敞開,讓張雨生的聲音始終置於其他樂器之前,也是人耳聽覺的正前方之處,使歌聲更加清晰。 「我還記得那時我高一,覺得怎麼會有人明明是Rocker,然後唱Pop也可以這麼好聽,重點是,他可以唱這麼高。我出國唸書時,還把他的 CD 都帶在行李箱,陪我渡過了在德國的 10 年。在去年收到要重製這張專輯時,內心的衝動可想而知,然後因為要處理歌聲的情緒,所以把歌詞放在旁邊,一句一句慢慢品嚐,發現他真的把歌詞中的點線面都詮釋的好威猛,如果(對張雨生)有什麼新的想法的話,就是更加的崇拜了,哈哈。」楊敏奇說。他也特別推薦〈跟著我〉、〈天天想你〉及〈我的陽光我的風〉的空間音訊版本,在沉浸而包覆的聆聽感中,重溫張雨生未經世事的純淨音色,感受一顆赤子之心最初的跳動。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