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面的外面

裡面的外面

出身屏東縣牡丹鄉的排灣族歌手戴曉君,本著「從音樂找到一條回家的路」的信念,透過原住民的觀點與視角,以關懷土地、傳承文化的力量創作每一首歌曲。她在 2016 年以首張專輯《順著河流走》初試啼聲,就獲得金曲獎與金音獎獲得多項入圍肯定,展現出不容小覷的音樂實力。時隔三年,她帶來第二張創作作品《裡面的外面》——以看似相悖的概念命名,戴曉君透過音樂,呈現自己對此的詮釋。 戰鼓重擊、青年身上配件沙沙作響,歌曲一開篇,戴曉君以排灣族語「ari ari」(「一起來吧!」之意) 高聲吟唱,邀約聽眾一起探索這張作品的「裡面」:〈出列 ari qemaljup〉裡的狩獵文化、〈戰歌 cemavulid〉中唱述「勇士是部落的重要支柱」,戴曉君透過音樂,對於自身的原住民文化深刻著墨。對於排灣族人來說,熊鷹的羽毛只有大頭目、或是擁有榮耀的族人才可配戴;戴曉君以「羽毛」意象,古謠般地吟唱著對已逝長者的追思,也期許自己等後輩族人能夠〈撿起你的羽毛 ljuljuvu asu palalj〉,將文化榮耀傳遞下去。 三年的沉澱期間,戴曉君也藉此機會踏上歐洲及南太平洋島嶼等各國音樂舞台,汲取「外面」多元的養分,融入音樂創作,襯托出母語的力與美:〈從前那樣 masi sicuayan〉的拉丁搖擺、〈瑪莎露 kaka masalu mara u kaka〉流淌著 Afrobeat 般的歡樂血液;〈喔歐啊咿 ooai〉則透過電吉他、鼓等樂器打造歡快節奏,邀請年輕族人一起學習部落文化。 與鄉土的連結,也是戴曉君重要的創作元素:〈戰歌 cemavulid〉加入家鄉恆春半島特有的月琴、〈想回家的心情 Squash Blossoms Back Home〉中對於南瓜花開的冀盼、〈猴子的果園 qumaquma na pucauwan〉講述與自然的相處,戴曉君透過這些生活中的事物和想法,展現人與土地共處的生活哲學。 這張《裡面的外面》找來金曲專輯吉他手曾仁義擔綱製作,更邀請到葛萊美獎混音大師 Dave Darlington 操刀母帶混音,足見堅強的製作陣容。樂器編配方面,不僅有弦樂、銅管、打擊樂等跨界編制,更出現了鼻笛、月琴以及澳洲部落的 Didgeridoo 等傳統樂器的身影,透過各種層面上的跨界編排,貫徹戴曉君無疆界約束的音樂創作理念。 以創作歌手的「外面」,傳承部落故事的「裡面」;聽戴曉君以最在地的母語文化,唱出最國際的聲音。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