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狂歌

抓狂歌

1989 年 11 月,《抓狂歌》為「新台語歌」運動揭開序幕,也為林強、伍佰等後起之秀指出台語歌的未來。這張專輯的創作團隊「黑名單工作室」或許不是一個太響亮的名字,但志同道合的成員們包含陳明章、林暐哲、陳主惠等,往後皆在台灣音樂場景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已是大師級人物的陳明章,是侯孝賢《戀戀風塵》的配樂,也是〈流浪到淡水〉等經典台語歌曲的作者,他的吉他聲和月琴盪漾在一代一代台灣人的心底。林暐哲則深耕 90 年代末獨立音樂場景,擔任楊乃文、陳綺貞等創作歌手的製作人,最重要的是發掘蘇打綠,並陪他們走過一段音樂旅程。而陳主惠悠揚的大提琴,至今仍能在許多作品如電影配樂和原住民音樂專輯裡聽聞。《抓狂歌》的創作動機為的是回應「台灣歌該怎麼唱?」。剛解嚴不久的台灣,過去幾十年接連受皇民化教育、國語政策影響,台語和台灣人之間的關係逐漸鬆脫,更何況做新創台語歌。當時市面上的台語歌曲仍受日本演歌影響,除音樂風格相近,內容上也大多傾吐苦悶情緒。黑名單工作室為突破如此困境,想寫真正能描述當下生活、反映人民心聲的歌曲,以《抓狂歌》為台灣歌革命,將台語唸歌用更年輕、輕快的方式呈現,類似我們現在所知的饒舌,並在錄音製作上嘗試許多台灣音樂從未使用過的手法,比如〈慶端陽〉的前奏,陳明章將吉他錄音的倒轉與正常彈奏並置,師法 The Beatles 的玩法,或者〈傷心無話〉中,陳主惠以疊錄的大提琴完成編曲。此外,讓《抓狂歌》成為經典的原因還包括無畏的反叛精神,無論是戲謔的錄音帶包裝,或〈台北帝國〉、〈民主阿草〉等批判時局的歌詞,都在在挑戰著當時的台語歌、流行音樂甚至文化框架。不管在哪個年代聽見這張專輯,一群年輕人暢所欲言,憧憬自由未來的熱血沸騰,永遠都能在聽者心裡擦出火花。

更多黑名單工作室的作品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