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逆

水逆

「謝謝台語這個語言,教會我低頭、慢下來,教我去認真思考每一個字句的重量。」鄭宜農憑 2022 年發布的專輯《水逆》拿下金曲獎「最佳台語女歌手獎」及「最佳台語專輯獎」雙料獎項時,在台上如此說道。過往在〈玉仔的心〉及〈深深地〉等單曲中,鄭宜農便展露了對台語書寫的探索與嘗試,直到第四張專輯,她直接挑戰生平首張全台語創作,沒想到一年後,這位「台語歌新手」受到的肯定來得又快又滿,亦讓大眾見識了台語歌曲詩意與文學的一面。 從首張專輯《Neptune》(海王星) 開始,鄭宜農作品的主題便與宇宙星體有緊密關係,烘托出神祕與命運感,而《水逆》這張專輯,則透過「水星逆行」這樣的天文現象,帶出她從小到大的「溝通受阻」狀況。幼時在大自然中長大,個性生怯導致在學時融不進群體,有了被霸凌的經驗與訴說的失能,加上從小阿嬤用台語與親戚聊天,自己不懂而插不上話,都讓她試圖在此次作品中圓滿過往的遺憾。「拄欲開嘴/煞袂記得按怎發出有意義的聲」,首曲〈人如何學會語言〉裡鄭宜農便點破了這張作品的最大哉問,歌曲以作家吳明益《苦雨之地》中的同名短篇為靈感,引用其中文句及故事題材,失語的孤獨激發了訴說的衝勁,這也是為什麼她選擇用不熟悉的語言來詮釋「溝通」這件事情,說得越磕絆,發聲得越傾力。用台語寫詞曾讓鄭宜農卡關許久,這與過往習慣的華文思考方式並不相通,配唱製作人何欣穗為她找來豬頭皮及董事長樂團主唱吉董幫忙修正,直到錄音前一刻還在改詞,最後才雕琢成現在的樣子。 說自己不擅言說的鄭宜農,在歌曲裡仍然字字句句用力述說:以鋼琴為基底的〈做風颱〉勾起一代人颱風天停電的記憶,宜農奶奶在其中哼唱日語童謠〈桃太郎〉的部分包容了家庭共處的柔情,而中段取材奶奶說「把妳叫『農』,別人還說怎麼把女孩子取成男生名」,也道出了身為女性從小到大被束縛其中的框架。她把這樣的感悟寫成〈新世紀的女兒〉,描摹出女性在社會上所承受的期待與標籤,以及為了衝破那樣的困境所付出的代價。末曲〈無人看見的所在〉在溫柔的和弦中,她恢復成那個仍會「不安」的原型,但依舊為相似的人發聲共鳴,唱給願意理解的人聽。 這張專輯再度攜手共事許久的製作人何俊葦 (Chunho),打造出將電子元素注入台語歌曲的新鮮聽感。〈最好的距離〉邀來 deca joins 合作,共同創造出一首愜意的弛緩之作;〈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亦加入阿爆 (阿仍仍) 的合唱,多種語言交織成別樣魅力。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