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

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

伦敦唱作人 The Japanese House(本名 Amber Bain)的新专辑《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和首张专辑《Good at Falling》相隔整整 4 年才发行——疫情和英格兰海滨小城马盖特让 Bain 的生活节奏放缓,同一时期,她的表达欲逐渐消退;后来她和女友分手,搬回伦敦。“我感觉就在恋情结束的同时,我的生活重启了。” Amber Bain 告诉 Apple Music,“生活出现变故的时候,灵感就来了。” 从专辑封面就能看出,《In the End It Always Does》首先是一张关于“循环”的专辑:两个人之间不断拉开的距离终将变成恋情中不可逾越的深渊;同时也是一张告别的专辑:突如其来的分手、日渐消退的痛苦,都击溃了 Bain 的防线。然而,专辑整体的音乐调性与主题截然相反。Bain 选择用“动听的吉他、钢琴和弦乐等经典音色”来诠释这一切,并加入了流行元素。第一首歌《Spot Dog》为专辑定下了大框架,“我把它当成一场实验:我希望这张专辑呈现出什么样子?我要用钢琴和弦乐吗?合成器呢?要用吉他来调调味吗?”像一块调色盘,Bain 在《Spot Dog》里尽情尝试各种色彩,来确定专辑的走向。 《Spot Dog》取材自 Bain 和前任很喜欢的 1961 年电影《101 斑点狗》,虽然已经分手,但 Bain 毫不避讳分享跟前任的感情体悟,她会把前任和心爱的狗狗都甜蜜地称作“阳光宝贝”(sunshine baby),但《Sunshine Baby》的内容并不太阳光,“歌曲开始时讲的是想办法停止争吵,但最后变成了放任感情结束。这也是整张专辑的缩影——你会放任自己不满的事情存在,还是放任它结束?哪种更坏呢?放弃也意味着解脱。你可以从音乐里听出来——outro 的萨克斯有种宣泄感,就像躺在沙滩上,看着天空,说:‘好吧,那就这样吧。’”Bain 珍藏恋爱时的点点滴滴,《Indexical reminder of a morning well spent》的歌名就来自当时女友对她说的话,“封城期间的一天上午,我和女友在户外读书,我们吃着牛角面包或者果酱吐司,我不小心弄脏了她的书——弄上了一点沾果酱的手印。我连忙道歉,她说:‘没关系,这正好给这个美妙的早晨留下了印记(indexical reminder of a morning well spent)。’她随口一说,我连忙记下来。”《Sad to Breathe》则见证了她分手后的“康复期”:“我写这首歌的时候,Marika Hackman(Bain 的前任,《Good at Falling》的主角)和我刚刚分手。我们现在是好朋友,已经把关系理清了。回想当时我那么抑郁、悲伤,觉得自己很可爱。这是我决定把这首歌后面做得那么活泼轻快的原因。它代表了我带着积极的心情回顾那段悲伤的时间,告诉从前的自己,一切都会好的。” 专辑的合作伙伴,包括老友兼长期搭档、The 1975 成员 George Daniel 和曾与 Rina Sawayama、LAVA LA RUE 等人合作的制作人 Chloe Kraemer,令 Bain身心放松。她感叹与 Chloe Kraemer 的合作:“与酷儿女性合作真的释放了我的情感。在专辑制作期间我和 Chloe 的对话体验是我从前没遇到过的,没有人像她一样真正懂我。我认为两个女性之间的沟通是特别的,而且我们共同的身份是酷儿,那种深度的理解是别人给不了的。” 酷儿的身份带给她更多的性别思考。“我从没有过‘男孩的童年’(boyhood),而甚至都没有‘girlhood’这样一个词。我想象着如果经历过男孩子的童年,我会有多么不同,因为我当时总觉得自己就是男孩,喜欢穿男孩的衣服,让别人叫我男孩的名字。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接受自己性别的某些方面。”她写下《Boyhood》,“从某种意义上,这首歌讲的是要欣然接受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放弃其他的一些东西,才能真正成为你所认为的真我。”《Boyhood》的节拍还有个跟骄傲运动有关的来头,“我们看到一段视频,是一个同性恋舞蹈团戴牛仔帽、穿牛仔靴在白宫前面跳舞,那大概是骄傲运动头十年里的事,那段音乐和《Boyhood》的节拍一模一样。我们想在这首歌里也表现出牛仔的风格,同时也要有点傲娇感,呈现出一首简单的原声舞曲。”在接受自己的酷儿身份的过程中,Bain 也经历过创伤,由她十七八岁时写下的《You always get what you want》向我们诉说,“它讲的是我的女友离开我去和一个男孩在一起,让我很难受。我对她说,你想要的都能得到(you always get everything you want)。”好在,往事已经释然,“现在,这个女孩已经成了我的好朋友。” 《Baby goes again》则是从英国老牌乐队 Fleetwood Mac 的《Tusk》汲取灵感,“它讲的是你认为自己总在修补一切的那种感觉。当你刚刚开始感觉好起来,关系之中就会有人做蠢事。有句歌词说:‘我一直转圈/你不能停止转圈,但我会一直转回来/至少我会一直转回来’(I keep circling/can’t stop a circle, but I keep coming back around, at least I keep coming back around)。这也明确呼应了专辑的标题和封面。从很多意义上说,这首歌代表了我感情中的最后一丝希望。”和 MUNA 成员 Kaite Gavin 一起写的《Morning Pages》则是学习了书中的方法,“有本书叫《The Artist’s Way》(艺人之道),里面说你要每天早晨坚持写作。这种方式能开拓你的思维,你要丢掉自己写的东西,此后也不再读。我只试过一次,然后就写出了这首歌的歌词。我们和 MUNA 是多年好友了,我很喜欢我们的声音在一起的效果。我想我们都很喜欢这种风格的歌,主题悲伤又快乐。” 专辑的最后一首歌《One for sorrow, two for Joni Jones》也有 Kaite Gavin 的加入,“我写了一段器乐,包括钢琴和弦乐,然后觉得我们可以配着这段音乐念一些歌词,算是给 Joni Mitchell 的致敬。我非常爱她,用她的名字给我的狗狗起名。”歌曲的诞生非常感性,“我走进录音室,说我写了一首奇怪的作品——看完 Charli XCX 演出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在宿醉状态下写了一首诗,大概可以用来做歌词。Katie Gavin 过来唱了一段旋律,基本上就是现在你听到的样子。看她唱歌感觉太神奇了,她一边哭一边笑,我和 Chloe 在一旁抽泣。这是我写过的最诚实、最纯粹的歌之一。它讲的是你在分手后太伤心,觉得自己活不下去了。但日子一天天过去,你会在公园遛狗,而一切都没什么不同。这绝对是我发表过的最真、最诚实的作品。”

视频特辑

选择国家或地区

非洲、中东和印度

亚太地区

欧洲

拉丁美洲和加勒比海地区

美国和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