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ere is Home / Hae ke Kae

Where is Home / Hae ke Kae

「家」可以是一棟房子、一處所在、一座避風港、或是一種心境。Abel Selaocoe 首張專輯《Where is Home》也述說著相同的概念,但看似少了個問號的專輯標題,其實暗藏了深刻的意義。專輯曲目包括致敬非洲和獻給家人、朋友的活力即興樂章,以及對巴哈與普拉第作品的迷人詮釋。他也從 Selaocoe 的南非文化根源汲取靈感,擁抱從使徒教會與 Postola 教會的讚美詩歌、到遙遠先祖的永恆歌謠等各種元素。 Selaocoe 不僅在即興和古典演奏技藝超群,音樂中展現的同理心以及人生感悟也值得聆聽,而這張《Where is Home》映照出他的喜悅和謙虛的一面。在獲得獎學金之前,他只能拿掃把柄充當大提琴練習,他的成長過程或許以西方物質標準看似貧乏,但在教會裡唱歌、能與吹低音管的哥哥一起即興音樂,對他來說充滿了富足的愛與歸屬感。「南非的環境的確有困難和絕望的一面,」 Selaocoe 坦言:「但同時,這個國家也擁有真正的希望。我現在住在英國,可以感受到在精神層面上有著很大的不同。雖然南非有嚴重的貧窮問題,但大家不會覺得那是世界末日,而是很自然地充滿樂觀精神。這點讓我思考,不管你身在何處、生活或處境如何,『家』對你而言是什麼呢?我認為那是賦予你力量的地方——它既培養你,也挑戰你。『家』就是成長的地方。」 《Where is Home》(或是塞索托語裡的「Hae ke Kae」) 結合了 Selaocoe 從小熟悉的隨興演唱,以及他在曼徹斯特皇家北方音樂學院求學時發展的即興風格。「我帶著深厚的非洲文化根源來到音樂學院。」他回憶道:「當時快 20 歲的我學習著如何融入自命不凡的古典音樂世界,因此我要學錄找到自己的定位和身份,而關於你是誰、如何支持身處的群體、如何支持自己,以及在群體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等等,我想『祖先記憶』這個東西是這些問題的解答。離鄉背井的孤獨是推著我尋找『我是誰』的動力,然後我發現這裡是家、那裡也是家,任何的地方都可以是家。」接下來,讓 Abel Selaocoe 為我們逐曲介紹他的專輯《Where is Home》。 〈Ibuyile I’Africa / Africa is Back〉 「世代相傳的資訊是了解我們是誰以及我們何去何從的關鍵。讚美詩〈Ibuyile I’Africa〉優美地傳達出戰勝種族隔離的勝利,也表達了年輕人對於重塑屬於他們的新非洲懷抱希望,而作為一位音樂人,這是值得負起責任的美好理想。對我來說,〈Ibuyile I’Africa〉讓我有機會重新詮釋我理想中的新非洲。『非洲回來了』,但是環境背景截然不同。直到現在我們仍感覺像是站在為我們奮鬥的巨人肩上,例如屠圖大主教、前總統曼德拉、Chris Hani 和 Steve Biko 等人,是他們讓我們擁有表達這項希望的自由。」 〈Zawose (for Hukwe Zawose)〉 「這首曲子是向傳統音樂家 Hukwe Zawose 以及他的國家坦尚尼亞致敬,坦尚尼亞在種族隔離期間收容了流亡的南非人。歌曲講的是積極面對困境的韌性,那是人類耀眼而美妙的特質。沒有它,就只剩純粹的苦難;但有了它,就能理解世界的現狀並對其可能改變抱有希望。Morogoro (坦尚尼亞城市) 成為許多人的家園,他們在那裡追求自由與做自己、以及計劃推翻完全與人民對立的政府。坦尚尼亞人是多麼慷慨啊!這首作品也提醒南非人要向流離失所的非洲同胞分享愛。」 《Cello Sonata No. 7 in D Major》(Giovanni Benedetti Platti) 「成長過程中我著迷於 Pablo Casals、馬友友等非凡的大提琴家。我認為演奏古典音樂就像閱讀聖經,你看著樂譜、尊重文本、同時也盡可能地以你的個人觀點來詮釋。而每次你這麼做,音樂聽起來都不一樣,那就是美妙之處。古典音樂也有即興元素,特別是巴洛克音樂,你有開放詮釋的自由。你學會了規則,也學習在規則內與規則外展現自我。普拉第的奏鳴曲就有一種自由,鼓勵我在四個樂章之間放入我的南非即興演奏。」 〈Qhawe / Hero〉 「〈Qhawe〉要獻給我的一個姪子,他為我們家族帶來了許多生氣,以及對孩子能帶來的一切有更多認識與理解,這就是這首歌想講的。我認為孩童在我們的社群中扮演重要角色,他們帶來了我們祖先的訊息。在我們的傳統裡,我們認為他們是所有家族成員中與祖先最為接近的。從各方面來說,他們說的是一種精神語言,有時他們自己也沒意識到。而我們成年人必須仔細傾聽,好從他們對世界的看法中解讀出一些意義,我認為給予他們得靈魂機會是非常重要的。」 〈Hlokomela / Take care〉 「塞索托語的『hlokomela』有『保重自己』、也有『照顧別人』的意思。塞索托有句俗語說,動物可以聚在同一口井喝水,而不用擔心被其他也在那裡喝水的動物攻擊或獵捕。我喜歡那些特殊而珍貴的情境,像是秉持著人性休戰停火,理解需要喝水、需要人權的感覺、以及互相照顧的重要。」 〈Lerato / Love〉 「〈Ibuyile I’Africa〉講的是在祖先與英雄人物身上找到新家園,而〈Lerato〉講的是『愛』,關於在超越種族、膚色、階級的共同性中找到家園,它觸及了我們身分的各種面向。這首作品也是關於找到屬於你自己的『神』,這與『宗教信仰』無關,而是在他人身上或大自然中找到比你自己更偉大的東西。我認為這是人類的本能,我也相信如果你對周遭越感到敬畏,你就更有所成長、成就也會更高。」 〈Seipone / Mirror〉 「生活中我們經常與他人的觀點、關於世界如何看待我們、以及我們如何看待自己對抗。『Seipone』是鏡子之意,是你獨自一人時經常使用的東西,或許是在為一天做準備或準備出門,只有你自己面對著鏡子。如果你要告訴鏡子裡的自己能鼓勵你好好生活的訊息,你會說什麼呢?這首作品是關於讓自己充滿玩心、即興發揮和做真實的自己。並且看到自己的傷疤、澆灌它們,和更深入了解自己。」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WV 1009: IV. Sarabande》 《Cello Suite No. 5 in C minor, BWV 1011: IV. Sarabande》(J.S. Bach) 「我們家住在一間小房子裡,只有五個房間,所以不管他們喜不喜歡,我拉大提琴時一定每個人都會聽到!我爸媽讓我的琴聲充滿整間屋子,也讓我把古典音樂和大提琴帶入他們深厚的非洲文化根源裡。當我演奏巴哈時,我媽媽會跟著唱出聽起來像南非讚美詩的旋律。小時候我會覺得:『不,那很荒謬、那是不對的──規則不是這樣的!』不過經過多年的思索,我開始明白她的歌聲對我來說就是巴哈的一部分,而我在文化地圖上進行的旅程就讓它形成這個模樣。」 〈Ka Bohaleng / On the Sharp Side〉 「這首曲名來自一句古老的塞索托俗語:『女人拿刀會握在鋒利的那一側。』也就是刀刃的部分。我想它講的是女人就像凝聚家庭的黏著劑,扮演著女英雄的角色。要了解女性的力量,就得看看母親與孩子之間的連結。我們通常認為男性擁有力量,不過女性具有的是另一種力量,而了解這兩種力量非常重要。」 〈Ancestral Affirmations〉 「當我在家中與家人相聚時,我會錄下我們之間的談話,因為我非常珍惜它們。當他們不知道我在錄音時,會說出最觸動人心的話。我取得了他們同意使用一段錄音放在〈Ancestral Affirmations〉裡。每次我們離開家,我爸媽都會向祖先和上帝祈禱為我們開啟路徑、幫助我們理解生命中遇到的一切。在我們要返回英國的那天,我爸爸送給我們這段禱告,我就用它來作為這首曲子以及專輯的結尾。」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