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

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

製作第六張專輯對 James Blake 的意義猶如歸巢。自 2010 年以 Post-Dubstep 先驅示人,這位來自倫敦郊區的電子製作人,更探索了極簡流行樂、Trap 節拍、質樸抒情曲、抽離的室內樂,以及數位化的實驗音樂等風格。與此同時,他也成為 Kendrick Lamar、Frank Ocean、Beyoncé 與 Dave 一眾重量級藝人爭相邀約的合作對象。《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重拾了 Blake 早期的俱樂部舞曲風格,這也是他迫不及待想要回歸的樣子。「那種感覺就像:『噢,我要做一些得心應手的事。』」Blake 告訴 Apple Music:「我的確很喜歡寫歌,但我沒有辦法信手捻來。創作的體驗充滿挑戰和成就感,但它並不是我與生俱來的本領。我想,我最拿手的應該是東拼西湊不同風格的音樂吧。」 拼貼也正是 Blake 製作《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時採取的手法。在這張扣人心弦的專輯中,扭曲的音樂切片段落與變形的取樣互相纏繞,又與溫暖憂鬱的鋼琴和弦、催眠的旋律以及經重度處理的人聲交疊。專輯概述了一個狂歡的銳舞之夜,經歷狂喜、興奮,起伏跌宕後又回歸現實。創作過程中,Blake 意識到,不一定非要絞盡腦汁才算得上認真。「我發現,那種『這會不會太簡單?』的感覺其實是好的。」他說:「這意味著你很投入,你一定是做對了什麼。」《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是 James Blake 風采適得其所的存在。以下,他將為我們逐曲介紹這張專輯。 〈Asking to Break〉 「這首歌是我和 Mount Kimbie 的 Dom Maker 一起做的。他先用了一段我自彈自唱的鋼琴當 loop,也就是你最先聽到的這段。後面重複的部分乃至整首歌都是從這裡來的。整首歌做得很輕鬆也很快。我不確定副歌部份究竟激發了什麼字句,但它確實挺引人遐想的。其他歌都沒有這樣,這算是這張專輯中很獨特的體驗。這首歌很適合當開場曲,因為它沒有舞曲重拍,但又有點把你朝那個方向推去。」 〈Loading〉 「整張專輯基本上就是一場狂歡,有高潮有落幕,也可以說是嗑藥後從上來到下去的體驗。〈Asking to Break〉先鋪陳,〈Loading〉開始催化亢奮感,把你帶往那個境界。所以我覺得它放在第二首很合適。它不是爆嗨但對此狀態有所暗示,而且最後會有一次大解放。這首也是我和 Dom 一起做的,一開始的 loop 就是他做的,後面也是我們默契合作的結果。」 〈Tell Me〉 「〈Tell Me〉是我在巡迴演出的巴士上寫的。我和 Rob McAndrews (專輯共同製作人兼巡演吉他手) 當時在玩各種模組化合成器,發現了一些我們很喜歡的東西。有一段影片正好紀錄下我們在巴士上搖頭晃腦地演這首的早期版本。當時我們閒到發慌,於是邊吃花生醬喝著超難喝的咖啡,邊做這首歌。這首歌一直都能給我能量,跟這張專輯搭起來很完美。」 〈Fall Back〉 「一開始我只有一些用模組化合成器做的東西,後來發現倫敦南部出身的製作人 Yaw Evans 用老器材調變了一些 Grime 人聲片段,這想法太奇特了,於是我就私訊他說:『嘿,你的東西帶給我帶很多靈感我非常喜歡,剛好我也在嘗試類似的東西,你願意給我一些想法讓我放進歌裡嗎?』最後,我用了兩段他寄給我的東西,一個是〈Fall Back〉裡的鼓點,我後來有稍微調整一下,讓它與專輯風格更契合。它帶有 Burial 常用的回聲,但更多是傳統的 Garage 風格。Evans 編曲方式跟我不一樣,或許比我更好,所以我就說:『那我們就用你的吧。』其實我也可以想說:『噢,這些鼓點好酷,我也要做點類似的。』,但那不太是我的作風,我喜歡直接採用原創。」 〈He’s Been Wonderful〉 「我還記得大概七年前我有在 Radio 1 上表演這首的早期版本,後來我常在 1-800 Dinosaur (James Blake 自創廠牌的派對) 演這首,另外我在 CMYK 的固定活動更是每場必放。這首歌裡面沒有我的人聲。我想,有些人可能會覺得這張專輯有點怪,我好幾首歌都是採樣別人聲音而自己都沒有唱歌。但其實之前的《Overgrown》裡的附贈曲目就用到 Big Boi 〈Every Day I Ran〉的 sample,所以我之前就已經做過這種事了。」 〈Big Hammer〉 「這是這張專輯的首發曲,釋出時我就想:『只有這樣才能表明這張專輯會不一樣。』其他有些歌可能會讓人覺得這還是 James Blake,但這首像卻是在說:『嗯,大家一定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這就是我想要的效果。我取樣從小聽到大的 The Ragga Twins (倫敦哈克尼區的叢林音樂先鋒) 的聲音。我去的派對裡和聽的 DJ 選曲裡總有他們的作品出現。他們對我的影響很大,所以當我採樣 The Ragga Twins 這段音樂讓我覺得:『這樣就對了。』他們無需在場,就能為歌曲帶來活力。」 〈I Want You to Know〉 「這首歌也是從 Yaw Evans 的鼓組編排開始。當時我在洛杉磯的錄音室,以這編排為基底,把玩些和弦看能找出什麼靈感,最後真寫出了些東西來。有那麼一刻,我滿腦子都是 Pharrell 在 Snoop Dogg 的〈Beautiful〉最後唱的那句。我在音控室邊聽邊邊唱,心想:『沒有比它更合適的旋律了,簡直非它不可。希望他們能讓我用這首。』」 〈Night Sky〉 「從這首歌開始,專輯的情緒從制高點緩緩下降到平靜。這是一首比較怪異的歌,我很喜歡最後面聽起來像是葛利果聖歌的部分,讓你搞不清楚這久久不散的聲音到底是人還是什麼。這首也是我和 Rob 在我家用模組合成器做的,開場的那些奇怪聲音是把我的人聲處理的效果。我想它造了一個能爬回地球的理想階梯。 〈Fire the Editor〉 「這裡說的審查人 (editor) 是你與自己的自我審查機制。我們有時候會說違心的話,或者只說出部分真相,這樣的處境很不自在。這首歌是在呼籲思想自由和個性解放。歌裡有一句歌詞我很喜歡:『如果我再見到他 (審查人),我會嚴肅地與他對質』(If I see him again, we’ll be having words)。這句話有點激進,但想表達的是當你專輯聽到此時此刻,這段話會讓你感到自由。」 〈If You Can Hear Me〉 「這首歌講的也是放手,不要一直去追求某件事,比如追求成功或追求音樂,或是追求生命中的任何東西。這首其實是在電影《星際救援》拍攝期間寫的,我那時候為這部電影寫了一些東西,但後來沒被採用。這段音樂是為主角最終聯繫上了在外太空、可能永遠不會回來的父親那一幕寫的。我想這在某種程度上比喻了我們的人生:我們會走上自己的路,而父輩也走過他們的路。我們努力朝著一個方向前進,盡量往前走而不迷失,最好不要重蹈他們的覆徹,但同時也從他們的成功當中學習。」 〈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 「這首標題〈Playing Robots Into Heaven〉來自一篇 Instagram 推文。我在這首歌裡用模組合成器即興了一小段,不知怎麼地『玩著機器人上天堂的風琴手』(The organist that plays robots into heaven) 這句話就在我腦中冒出來,我覺得這段音樂聽起來就是這種感覺。這是我疫情期間發在社群媒體上的歌,沒有任何修改,直接完整收錄到專輯中。它是專輯最早誕生的一首歌,而它會把你一路帶回到地球。」

音樂錄影帶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