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pe God

Cape God

2015 年,HBO 播出了紀錄片《海洛因:鱈魚角,美國》(Heroin: Cape Cod, USA)。就如許多觀眾一樣,這個描述生活富裕的年輕人,因爲吩坦尼 (fentanyl) 成癮而摧毀生活的故事,也深深打動了 Allie X。但對多倫多歌手 Allie (本名 Alexandra Ashley Hughes) 來說,這部紀錄片不僅是會想推薦給朋友的電影,也為她的第二張完整專輯提供了概念架構。《Cape God》不僅語帶雙關,也是一個想像的平行世界──她告訴 Apple Music:「一個位在東岸、看起來像美國攝影師 Gregory Crewdson 照片裡的場景」── Allie 在這裡用了電影中一個女性角色為化身,正視自己過去的痛苦回憶。「我青少年時期不曾寫歌,」她解釋道:「我不曾分享我的痛苦、恐懼和羞愧,以及其他所有發生在我身上的事。而那一切都留在我的腦海中,所以現在我需要把它唱出來,因為正是這些回憶,讓我們成為了現在的大人。」 疏離與缺乏安全感等主題貫穿了整張專輯,也象徵著 Allie 的音樂生涯軌跡:一位加拿大獨立音樂人,成功打入了好萊塢流行樂壇,贏得 Katy Perry 的讚賞,還為 Lea Michele 等歌手寫歌。Allie 與製作人 Oscar Görres 在瑞典錄製的《Cape God》,證明了她身為音樂人的獨特地位,甚至吸引了大紅大紫的 Troye Sivan 和重量級的另類搖滾音樂人 Mitski 加入她變化多端的音樂世界。R&B 勁歌如〈Devil I Know〉和〈June Gloom〉,或許展現了 Allie 在其熱門作品〈Casanova〉和〈Paper Love〉中顯露的流行才華,但以歌詞來說,它們是為沒被邀請參加派對的邊緣人所作的派對之歌。以下將由 Allie 帶領我們逐曲探索《Cape God》的獨特風貌。 〈Fresh Laundry〉 「大概三年前,有次我生病了,坐在浴缸裡的時候,我寫了開頭那句歌詞『我希望身邊就有洗好的乾淨衣服』。當時我想:『噢可惡,我希望可以回到有媽媽照顧的時候,我只想把臉埋進有洗衣精香味的乾淨毛巾裡。』但那也是我一直都有的感覺,就像想被照顧,但不知該如何辦到。」 〈Devil I Know〉 「這或許是最容易理解的一首歌,你一聽就會記住。但歌詞其實蠻黑暗的!我唱的是關於我自己,講到和自己的魔鬼對抗。有一句歌詞是:『我可以假裝我正在禱告,但其實我只是跪著/我可以尖叫「誰來救救我」,但那個邪惡的人就是我。』歸根究柢,這就是這首歌要傳達的訊息。」 〈Regulars〉 「在我創作過的歌曲裡面,這是我很喜歡的一首。這首歌就像是我的單戀之歌,是我一直以來的感受,講的是一個很普遍的主題:很多人都覺得自己是局外人。就像是我知道如何假裝,我知道如何取悅別人,但經常覺得沒人懂我。我在音樂產業裡也有這種感覺;我也想到高中時,從來沒有男生覺得我有魅力。寫這首歌時我腦海中有個畫面:當我唱著『那是怎樣的感覺/懸在大樓邊緣』時,我想像人們西裝筆挺地去上班,然後只用指尖攀住摩天大廈的頂樓邊緣,笑著想:『我可能會放手。』」 〈Sarah Come Home〉 「Sarah Hudson 因為寫給 Katy Perry 的〈Dark Horse〉而成為知名創作人。她原本要來參加我們的創作會議,但她不得已在最後一刻取消了,所以我們在錄音室開玩笑說:『Sarah 回家吧!』然後我覺得:『等等,這對我正在建構的世界來說,是句很棒的歌詞!』這首歌與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並沒有直接關聯,我沒有一個名叫 Sarah,而且不知跑到哪去的朋友。但我的確有些朋友處於低潮失落之中,我想幫助他們;而與自己的家人格格不入的感覺也讓我有所共鳴。我想我思索的是自己的家人找不到我時的那種感受。高中時,我有個很親密的朋友,我們就像姊妹一樣。我很愛她,現在也還是。於是我把這些感受都放在這首曲子裡。這首歌有點像是巧妙地混合了許多能夠完美融入這個世界的事物。」 〈Rings a Bell〉 「這是另一個我記在 iPhone 備忘錄上很多年的點子,我告訴 Oscar 我想做一首歌有搖擺感覺的歌,像 Tears for Fears 的〈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或是 Michael Jackson 的〈The Way You Make Me Feel〉。但 Oscar 覺得:『這樣很難做出很酷的音樂。』我說:『試試看吧!』結果他當然做到了。當進入副歌,打擊樂器的聲音突然響起時,真的很有震撼力。以歌詞來說,這首是專輯裡比較輕快的歌,主題是懷舊與迷戀,從某人 (我想就是我!) 的角度來寫,講到初次見到一個人並覺得充滿希望,有發展的可能。」 〈June Gloom〉 「這首歌有點靈魂樂的感覺,我們找到了很酷的鼓聲 loop。歌裡帶著濃濃的諷刺感,連歌名〈June Gloom〉也有點自嘲的意味。我想像在臥房窗邊寫這首歌,看著外面街上一群酷酷的年輕人抽著煙,熱情如火地互相調情,而我完全無法參與,只能困在床上,有點像是在取笑這整個情境。」 〈Love Me Wrong (feat. Troye Sivan)〉 「在 Troye 從網紅變成音樂人之前,他就曾在社群媒體上談論 (我 2015 年的單曲)〈Bitch〉。我跟他私訊聊天過,他那時已經在玩音樂,於是我說:『我們應該試著一起寫歌。』後來 Leland──也就是 Brett McLaughlin,現在是一位很成功的創作人──促成我們共聚一堂,接下來的事你們就都知道了。我已經為 Troye 寫歌好幾年了,《Blue Neighbourhood》和《Bloom》有一半的歌都是我寫的。與他合作,從來不會為了要寫出那種電台會播的歌而備感壓力,這種要求在幫其他洛杉磯歌手寫歌時很常見。其實〈Love Me Wrong〉原本是為了 Troye 演出的電影寫的,但後來沒用上。這首歌在 2017 年寫好之後,就成了我很愛的作品。它與我那時在製作的 EP《Super Sunset》很不一樣。《Cape God》逐漸成形時,我就覺得這首歌『必須』收到這張專輯裡。我很早就知道這首歌與這張專輯的主題完全契合。儘管我們當時在寫這首歌的時候,我還不知道將來會做出這張專輯,但我確實地把相應的感受都寫到歌裡了」 〈Super Duper Party People〉 「這首歌是先在演出中公開後才發行,是個前所未有的經驗,現場觀眾反應最大的也是這首!它不是專為《Cape God》寫的。有天我男友和我從尼加拉開車回家,路上我們在亂開玩笑,他說:『你該寫首歌叫〈Super Duper Party People〉。』我回他:『喔天哪,我喜歡這個歌名!』然後我就把這個點子擱置一邊。一年後我去丹麥進行創作之旅,我的 iTunes 隨機播到 Ollie Goldstein 寄給我的這個 loop,我馬上覺得:『天哪!這就是〈Super Duper Party People〉了。』當晚我和男友視訊,我時差很嚴重,我們大笑著,我邊笑邊寫出了整段饒舌,就是這首歌的主歌。Julius 是瑞典錄音室的管理人,他進來唱了和聲,讓我想到用瑞典腔來唱這首歌,像是『supa doopa!』這首歌帶給我很多歡樂。」 〈Susie Save Your Love (feat. Mitski)〉 「幾年前我聽到 Mitski 的音樂後就立刻愛上了。她的歌聲很獨特,十分真實、悲傷又觸動人心。Mitski 正暫別樂壇休息一陣子,她不上社群媒體,也不做巡演。所以當我邀請她來獻唱一曲,她說:『我很愛這首歌,但我目前對所有邀演都說不。』後來有天我搭飛機去某地,抵達後就收到 Mitski 的訊息:『嘿,不用感覺有壓力,但如果你還是希望我參與這首歌的話,我願意與你合作。』當下我覺得:『喔天哪,太好了!』她不常客串演出,所以我非常幸運。〈Susie Save Your Love〉是關於你深愛自己最好的朋友,而她正和一個你不喜歡的傢伙約會,你知道他對她不好,你只想拉她一把拯救她。 」 〈Life of the Party〉 「這是為《Cape God》寫的最後一首歌,設想的情境是在派對或社交場合上。你喝得很醉,醉到你完全放開了自己,覺得自己好像融入了人群中。但雖然醉醺醺的,仍有部分的你清楚知道自己並沒有融入人群,你其實是被取笑的對象。這首歌裡所說的,並非都是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我做了很多延伸,例如歌曲中有性侵的暗示。但我認為目前沒有一首像這樣的歌。無論是在無力反擊時被欺負或被占便宜,我想為曾處於這種境地的人寫些作品。歌曲中也帶著一點愉悅的氛圍,讓整首歌顯得更複雜。我絕對有過這樣的感覺:『我正在徹底摧毀我自己……但至少我有感覺到「什麼」。』」 〈Madame X〉 「這首歌是和我很欣賞的洛杉磯創作人、和我同樣來自加拿大的 Simon Wilcox 一起寫的。她為 Nick Jonas 寫了〈Jealous〉。她是洛杉磯少數在歌詞理解上和我有共感的創作者。這首歌唱的是那些讓你上癮的事物:『跟我進房間把我包裹起來/我愛你的撫摸/跟我進房間讓它停下來/我想得太多。』就像被那些讓你上癮的事物擁抱著,然後我們也在歌裡放進了許多東岸的意象。我想像自己泡在『Cape Cod』(鱈魚角) 冰冷的海水中──或者我該說『Cape God』──但即使我的身體凍到要結冰了,感覺還是很棒。」 〈Learning in Public〉 「這首歌簡直是以我此刻的心境寫出來的,這些年來,我歷經了一切也成為更有自信的女人。這張專輯的創作過程很療癒,我能夠回顧與同情那個年輕的自己,讓她有機會發聲。這對我自己來說是種完全的解放。我想說的是:人生不完美,我也不完美。我仍在學習,我學到了很多,但還有很多要學的。」

其他版本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