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rlioz: The Damnation of Faust (Live)

白遼士的《浮士德的天譴》一半是歌劇,一半是神劇/清唱劇,改編自歌德戲劇《浮士德》的第一部分,涵蓋了白遼士寫過最優秀、最具創新的音樂,但卻很少有現場表演。傳統上,因為作品有戲劇的部分、音樂廳不太會安排,而歌劇院也覺得其中起伏不定的故事,製作起來很難有效果。而此錄音版本中的管弦樂細節出落地輝煌耀眼,同時具有極大的戲劇衝擊力。少數指揮過這部作品的指揮家 Edward Gardner,曾指揮過 2011 年英國國家歌劇院的舞台版本。當時 Terry Gilliam 擔任這個版本的導演,而他也是英國超現實的幽默表演團體「巨蟒劇團」(Monty Python) 的成員之一;而這個版本的風格也頗具該劇團的特色:誇張、有卡通風格,瘋狂失控,完美符合白遼士的概念。12 年後,Gardner 的面前可能不再有那些吸睛的視覺效果,但這場音樂會的表現帶有純粹的迫切感還有活力 (也是白遼士想要的表演方式),可見 Gardner 仍然深深熱愛這部作品的音樂。「你需要確保音樂裡沒有任何東西是平淡或理所當然的,每種音色都必須要言之有物。」Gardner 告訴 Apple Music。他生動地談論白遼士豐富的音樂想像:「他熱愛貝多芬,以及貝多芬的極致。貝多芬能讓你在身體裡感受到他的音樂。那是全新的事物,不是嗎?」Gardner 指出白遼士擁有「非凡、瘋狂、不著邊際的想像力」,而很多都能在《浮士德的天譴》裡聽到。Gardner 認為第四部分的「La course à l’abîme」(「通往深淵的旅程」),聽起來就像史特拉汶斯基在 1913 年所寫的芭蕾舞劇《春之祭》一樣現代;他堅決相信「那些野鳥尖叫的聲音以及像火山一樣低沉的銅管聲,其他人寫不出來。」倫敦愛樂樂團和合唱團對每個古怪的想法都很感興趣。「倫敦愛樂是一個非常靈活的管弦樂團,他們演奏了很多歌劇;我覺得我試圖用這部作品來激發他們的想像。」Gardner 解釋道。 此次的聲樂陣容也接近理想:克裏斯托弗 · 普佛斯和 Jonathan Lemalu 分別飾演詭計多端的惡魔 Mephistopheles 和醉酒的 Brander,分量十足、性格鮮明;Karen Cargil 飾演妖媚的 Marguerite,表現得入木三分、令人印象深刻,在第四部分開頭的詠嘆調非常精緻。John Irvin 飾演浮士德,他輕盈的男高音為這個角色呈現出神采飛揚與脆弱易感的層次。Gardner 在 2021 年疫情末期接掌倫敦愛樂,而這套錄音在 2023 年 2 月的一場演出中一次就錄製完成,某種程度上證明了 Gardner 與樂團之間的信任關係。Gardner 說:「兩年半來,我們已經完成了很多曲目,我們真正互相信任、了解。我很喜歡這樣!」

選取國家或地區

非洲、中東和印度

亞太地區

歐洲

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地區

美國與加拿大